第四百九十五章 唐军撤围-《苟出一个盛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也幸亏是汴梁底子厚,若是一般城池早就崩溃了。

    李晔引大军回来,断了汴梁君臣的最后一丝希望。

    汴州城里不断有归降的文书偷送出来,其中就有赵岩、张汉鼎的。

    历史上李存勖突袭汴梁,对投降文武不分良莠照单全收,后梁的矛盾实际上也转嫁到后唐身上,加上后唐以刀兵立国,存在文官的权力空地,这些投降之人,迅速挤进了新政权,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唐的快速腐朽。

    如果李存勖是个有政治智慧的人,这些都不是问题,可惜李存勖的政治能力远远低于军事能力。

    自以为攻破汴梁之后,天下从此安生。

    “这些人一无是处,大唐不需要他们!”这些人流入大唐朝堂,然后与别有用心者勾结在一起,岂不是又乌烟瘴气的?

    “王彦章此人当真顽固不化!”赵义存愤恨道。

    “若非此人,朱友贞早降了。”薛广衡道。

    李晔笑道:“既然他愿意做朱逆的死忠,朕就成全他!传令下去,先登者擢为下将军,擒杀王彦章者为上将军!”

    李晔还不信了,三四十万的大军还攻不破一座汴梁。

    历史上的确有一城抵挡十万兵的战例。

    如睢阳之战、钓鱼城、襄阳城等。

    不过前提条件是内外和谐,文武协力,后方支援。

    说难听一点,汴梁也只剩一个王彦章了。

    “陛下,末将以为应暂缓攻城!”杨师厚忽然道。

    “哦?”李晔来了兴趣,汴梁这根硬骨头一直是扔给杨师厚的。

    “汴梁已是孤城,我军强攻,城内必萌死志,万众一心,虽能破城,但伤亡极大,而且拖延日月,以末将计,不如先退围,辅军各归乡土,正兵佯退,汴梁文武不和,只因我军压迫才勉强整合,我军一退,其必生内乱,末将只引一军,便可下汴梁!”

    李晔回望身边的将士,即便是骁勇的亲卫都、黑云长剑都、银枪效节都,都面有疲色。

    他们都如此了,更何况普通将士。

    强攻之下,不知有多少人埋葬在汴梁城下。

    “好!”李晔略一思索,“杨师厚听令,朕现在封你为西北行营都指挥使,统领伐梁诸军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